《 赏画寻诗记》从这些美丽画作中寻找蕴藏着的诗篇……

2020-06-29 09:18来源: 湖州晚报  作者: 清杨 编辑: 曹慧姚

  这是个微暖的午后,窗外的桂花,繁花满枝,清香四溢,不经意间,就浓浓地滚成一团,幽幽飘进室内。三二好友聚于一起,就着花香,品茗论诗,也算是不负秋华好时光了。期间,有友人献宝似地拿了本胡炜先生出版的画册给大家观赏。

  胡先生的画,曾得寇丹先生高度赞赏,这几个友人又都是才女,看了之后,自然赞不绝口。我却是个俗的,除了被画册中那些个赤橙黄绿青蓝紫的热烈色彩砸了个晕头转向外,一时间,却也品味不出这本画册的独特之处。

  友人便笑着对我说:“胡炜老师这册装饰画的特点,是以东方水墨画的线为主,结合了西方大块色彩的面,含蓄与夸张互倚,沉静与热烈并存。你若是沉下心来细细欣赏,方能体会出这装饰画与其他美术作品的不同之处,这几幅画,皆有诗意,且看你能不能寻找出隐蕴于这些画中的诗篇。”

  于是,深深呼吸,开始从这些美丽画作中寻找蕴藏着的诗篇。

  画册的第一幅,是名为《中国丝绸》的画,这幅画中,国色天香的牡丹,端庄典雅的美人,红色与绿色的色彩冲击,绘就成一片耀眼的绚烂。美人身上的凤衣绸袍,用的是一种苍郁欲滴的浓碧,而绚烂盛开的牡丹,选的却是浓艳火焰般的殷红。原本是热热闹闹的一片,然,看到最后,眼中融入的那些浓烈的色彩,却是渐渐地淡却了下去,脑海深处李煜的那首《长相思》变得无比鲜活起来,于是,我用颤动幽抑的声音,低低吟诵出画中的诗篇:“云一涡,玉一梭,淡淡衫儿薄薄罗,轻颦双黛螺。 秋风多,雨相和,帘外芭蕉三两窠。夜长人奈何。”

  不想友人却是大笑了起来,说:“倒是多谢你的夸奖。”惊讶之下再三追问,才知道,画中那位容貌艳丽、气质高雅的美人,竟然是以她为原型绘就的,不光如此,整本画册中的诸多美人,也皆是以她为原型绘就而成的。

  被她如此一说,我倒是愈发能在这些画中寻找出耐人寻味的些许情趣来,譬如,那幅名为“捂种”的画,画上是一位少女在帷帐下解衣将蚕种捂在胸前,蓝紫色基调对冲大红色的肚兜,展示的是养蚕人的虔诚与期待,祈福与憧憬。因为画中少女脸型神似友人,与我来说,便生出了极大的感染力,当既就想到《采桑度》的前二句:“蚕生春三月,春桑正含绿。女儿采春桑,歌吹当春曲。”

  而《采桑度》的后二句,却是体现在“晨归”这幅最具有生活气息的画上,画中的美人容颜清丽,蓝印花布的一袭简朴衣衫,倒将她衬得温馨柔婉,可爱可亲,试想一下,如此一个佳人,踩着萧瑟冷寂的晨雾,挑着担子,带着一只忠实有趣的小狗,在大清早上,与你相遇,向你问好,“冶游采桑女,尽有芳春色。姿容应春媚,粉黛不加饰。”自然就脱口而出。

  又有名为“采茶”的画,与其他色彩冲击力大的画作有所不同的是,整幅画是以绿色为基调,深绿、淡绿、翠绿流畅于这整幅画中,除了绿色,画中的其他颜色被忽略到仿佛消逝了似的,画中三位少女的相貌虽有不同,神采之间,依稀还可看到友人身上的温婉、静雅。

  也许是我一向偏爱蓝色,“抽丝”这幅画在我眼中,是极美的,这是一种把冷暖鲜明色彩融合起来,浑然一体的美丽。从浅蓝到深蓝布满了整幅画,唯一鲜艳的是少女的红唇,给这蓝色的色调里添上了一种不可描述的艳丽。少女纤纤手中的银丝,仿佛注入了一股神秘的力量,在一明一暗中,率先抓住了人的眼球。记得赵孟頫有一首名叫《题耕织图》中是这么写的:“釜下烧桑柴,取茧投釜中。纤纤女儿手,抽丝疾如风。田家五六月,绿树阴相蒙。但闻缫车响,远接村西东。”

  细细品来,五幅画,五首诗,实在有趣。友人见我拿着胡炜先生的画册爱不释手,便郑重地将画册赠送于我,于是,在这秋日飘香的下午,友人们在品茗,而我,则抱着这本画册,继续寻找着画中的诗意,渐渐地便有些痴了……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浙B2-20060146 广告经营许可证号:湖工商广字第0098号 国家广电总局网络视听节目许可证:11072
地址:吴兴区总部自由港H幢1-2层吴兴区融媒体中心 投稿热线:0572-2938063  业务联系:0572-2938063 QQ群:73285594
Copyright 1999-2018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 吴兴在线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允许不得转载信息内容、建立镜像
违法和不良信息公开举报电话和邮箱:0572-2938063 524901129@139.com
浙ICP备19034113号-1
公安备案 3305020200042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