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7日:《农民日报》报道吴兴加速迈向城乡"无差别"

2021-09-17 10:36来源: 农民日报  作者: 朱海洋 编辑: 邢彬

吴兴区开展的“一元·益愿”志愿服务活动现场。 吴轩摄

  一大早,家政人员就上门来,动作麻利,一个半小时,将里里外外扫了个遍儿。这可叫的不是钟点工,无需付钱,只需在“智慧养老综合服务平台”确认服务即可。整个操作程序,独居老人吴丽娟如今已熟稔于心。当天,在浙江省湖州市吴兴区妙西镇的西山村,好几位老人“凑队”享受了这种贴心服务。

  说起现在的乡村生活,几位老人立马围了上来,你一言我一句:村里有老年食堂,花样多、味道好,便宜又放心;文化礼堂里,能看电影能看戏;老年卡“滴”一声,村口公交直通城;若有个小病小痛,村头“卫生室”现在水平也不赖……再加上环境越来越好,就连住城里头的儿子儿媳,周末都爱往老家跑。

  今年,浙江被党中央、国务院赋予了“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的新使命。显然共同富裕,不仅要口袋富,更要脑袋富;不仅要让城乡的收入差距不断缩小,更要使事关民生大计的各种公共服务均衡化。作为城乡融合做得最好的几个地市之一,最近,湖州就旗帜鲜明地提出:率先在全国打造“无差别城乡”。

  按照计划,此次发令枪响后,湖州将在三年后取得标志性成果。但实际上,这一命题早就在这里探索实践,并且有了一定基础。日前,记者就此专门来到湖州的主城区吴兴,试图从医疗、教育、文化三个方面,一窥当地加速发展中的“城乡无差别”。

  名医就在家门口

  想起一个多月前的就诊,埭溪镇山背村的丁大爷还记忆犹新。那次,老人腹胀一周,便来到镇里的中心卫生院,当即被建议尽快做胃镜。虽是主城区,但山背村离着市区大医院还远着哩,据说还得挂号预约,排队老长,这可咋办?

  医生一抬头,只见两位老人眉头紧皱,便安慰道:“老人家,放心,咱们这里就能做胃镜,不用跑市里。”

  “就算你们这能做,可我们能放心吗?”丁大爷的老伴儿心直口快。

  这种质疑声,早已司空见惯。医生马上“搬”出几位专家:这可是个专业团队,带队的是强锋,湖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消化内科的副主任,市级专家呢!还有麻醉医生,是我们手术室的金玉梅。“放心吧,去年都做了700例。”

  心里的石头顿时落了地。不出一周,丁大爷就轮到了检查。结果是胃多发性溃疡、慢性浅表性胃炎伴糜烂等多种消化道疾病,住了四天院。还别说,自从三年前,埭溪镇中心卫生院引进高端胃肠镜成套专业设备,成立“强锋消化内科专家工作室”后,每周两天开展胃肠镜检查,不少人无需多跑腿,就能在家门口享受名医资源。

  优质医疗资源的下沉,得益于近年来吴兴区大力推进的城市医疗联合体建设。怎么“联”?据介绍,整合市、区医疗卫生机构资源,在吴兴,有湖州市中心医院医疗保健集团和湖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医疗保健集团两个城市医疗保健集团,实行人财物和功能职责的整合,形成管理、服务、利益、责任和文化共同体。

  对于老百姓而言,看病就诊自然更方便了,在家门口的卫生院,就能享受市级医疗资源。此外,以检查为例,在医联体内部通过建立开放共享的影像、心电、病理诊断、医学检验和消毒供应等中心,常用检查项目可由基层实施、上级诊断,并实行区域互认,也省去了很多麻烦。

  在吴兴区卫健局副局长李波看来,让优质医疗资源沉下去的同时,更需要不断强化基层服务能力,培养一批基层实用型人才,一批专业技术骨干,一批行政管理能手,实现医联体集团内“同质化”管理。而今后,加快实施医疗健康数字化改革,吴兴区还将进一步加速各类医疗资源的互联互通,提高健康教育供给、专病专科发展、医疗资源布局精准性。

  城乡同上一堂课

  三年前,决定留在乡村学校,即使每天上下班的时间需要花上近两个小时,张雁南也未曾后悔。其实,像她这样有着20年教龄的“老教师”,早已无需以此来镀金。只不过,张雁南始终无法忘怀交流轮岗的那两年时光。

  2016年,受区里统一调配,张雁南从城区龙泉小学来到织里实验小学。这所乡镇小学有三个校区,九成多学生都是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很快,她就发现,同样的内容在城区学校上得得心应手,可在这里却磕磕绊绊。确实,这里的孩子们少有机会接受这样的艺术教育。

  不仅是孩子们,就连镇上其他学校的音乐教师得知张雁南来了,也常来“蹭课”,坐在后头聚精会神听课,一下课就把张雁南团团围住。他们太渴望有个引路人,来提高教学水平,这一切都让张雁南深受触动。

  很快,张雁南动员起所有资源,请来了舞蹈、声乐等专家进课堂,还组建起校园剧、合唱、舞蹈、打击乐等一系列艺术社团。“张老师的到来,真是让学校的艺术教育如沐春风。”织里实验小学校长周汉文坦言,从前孩子们少有机会参加艺术比赛,更别提获奖。

  两年后,交流轮岗期满。当师生们都在为张雁南即将离开而伤感,她却毅然决定留下,还把自己的名师工作室也带到了织里,并将镇上的优秀青年教师吸纳其中。五年里,织里实验小学的荣誉一个接一个,学生们也变得阳光又自信。

  与医疗卫生一样,在教育领域,吴兴也打造城乡教育共同体,通过结对帮扶,以弱带强、以老带新,整体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实现优质资源向农村薄弱学校有效辐射。几年中,一大批像张雁南这样的优秀教师,从城市走向乡村,不少人还因此扎根在了农村。

  2020年,湖州市第十二中学就与织里镇轧村中学建成城乡教育共同体。一年多来,两所学校通过同步课堂、教师网络研修、名师网络课堂等形式加强互动交流。为确保质量,一节同步课堂往往需要经过多次磨改,执教老师才会正式授课。不仅学生们受益,轧村中学老师们的业务能力也得到显著提升。去年,区里举行“互联网+义务教育”评优评先,学校就有21人次获奖。

  据了解,目前在吴兴,所有乡镇学校已完成结对帮扶,“云上”课堂已开展近万节次。该区教育局党委副书记、副局长陈昌来表示,接下来,吴兴将进一步优化教育规划布局,一方面,不断增加教育资源总量;另一方面,加快城乡教育融合发展,同时加快提升学前教育普及普惠水平。

  文化劲吹新风尚

  走在吴兴的乡村,绿树成荫、鸟语花香,很多农民盖起小洋楼、开着小轿车。鱼米之乡,素来富庶,但如果仔细观察,你会发现另一重风景:村里喇叭放的是自制广播剧,农家书屋百十来个平方,藏书却不少,走进农村文化礼堂,说不定还能与美术协会、书法协会的主席来个“撞怀”……

  聚力群众“富脑袋”,据了解,近几年,吴兴精心培育了《此心安处》《风起南太湖》等一批文艺精品创作,并通过多场文艺精品展、电影主题展等,为群众打造了形式多样的精神文化家园。与此同时,吴兴也颇为注重志愿服务平台的打造,让更多人参与社会治理与服务。

  暑假期间,在埭溪镇的家园志愿广场,就开办了共享学堂,专门针对双职工家庭的孩子看管难题,组织湖州市中心城优质师资和属地教师志愿力量,为幼儿园至小学六年级的小朋友提供文化类、艺术类、科普类等课程。在全区,只要老百姓提出需求,志愿服务队就能按单提供各种服务。

  “一元·益愿”是吴兴近几年推出的志愿服务品牌,老百姓只需象征性地花上一元钱,便能享受到相应的志愿服务,而这笔钱又将投入到公益事业。在城区街道和农村乡镇,吴兴采取“固定点+流动车”方式,为困难群众、高龄老人、独居老人、残障人士等群体,提供理发、缝纫、维修、医疗、互联网及通信、金融等六类服务,每逢周末,雷打不动。

  推进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的道路上,数字化可谓提质增效的“助推器”。最近,吴兴打造了一个名为“文智大脑”的数字驾驶舱系统,将文化礼堂、文艺团队、文明城市等各项数据进行融合,形成文明城市智慧督考、文化礼堂指挥服务中心等五个平台,借助大数据打造民众精神文明新家园。

  值得关注的是,文化不仅仅让老百姓的精神富有,也成了激发产业振兴的重要力量。在不少农村文化礼堂和乡镇成人学校,围绕本地特色的美食文化、民俗文化、产业文化,近几年还举办了大量的职业培训,让一大批中式面点师、庭院园艺师、乡村美容师、民宿管家脱颖而出,成了参与共创共富的生力军。总之,在今天的吴兴,乡村到处迸发着新生机、新活力和新风尚。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浙B2-20060146 广告经营许可证号:湖工商广字第0098号 国家广电总局网络视听节目许可证:11072
地址:吴兴区总部自由港H幢1-2层吴兴区融媒体中心 投稿热线:0572-2938063  业务联系:0572-2938063 QQ群:73285594
Copyright 1999-2018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 吴兴在线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允许不得转载信息内容、建立镜像
违法和不良信息公开举报电话和邮箱:0572-2938063 524901129@139.com
浙ICP备19034113号-1
公安备案 33050202000421号